日本留学后,想留日做研究职的7个必备技能

最近收到一些学生的反馈,询问如果日本留学,怎么能成为大学老师或在研究机构里做研究工作,以及顺利找到这类工作的可能性大不大。
想做研究工作一定是非常难的,不光是需要研究做得好,更需要各方面综合能力都超强。
但这也不是不可能,我们可以从修士入学就做好计划,进入博士课程后逐步准备,努力在日本找到适合的研究岗位。
ASIR日本应试塾的老师中,很多正在从事文科相关研究,在这里给未来希望在日本找教职、研究员工作的同学们一些建议~
① 维持探究心和好奇心的能力
在一般的印象里,研究者通常有很强的探究心。研究者们总是对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”这种问题保持探究心并坚持挑战。
☆ 日本的情况:对其他相关领域的好奇心也同样重要
如今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职位,更喜欢能够研究多领域的人才。因此,为了应聘研究岗位,我们还要对其他相关领域也有好奇心。
另外,在每天忙碌的日子里,我们时常会觉得“管弄自己的研究就很累了,没心情理会其他研究的新进展”。但正是在这种时候,我们才需要有意识的去发现其他领域的有趣的点,去有意识的维持探究心和好奇心。

② 专注力和耐力
研究中,要想出成果往往需要很多年。基础研究或者理论研究的话,连能不能有成果都是个问题。
因此,要想做研究职,需要在深知出结果不易的基础上,能专注于同一个研究问题,并有很强的耐性执着于一个研究。
③ 学术写作能力
学术写作需要区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,并表明自己的结论背后的理论依据,对事物进行客观评价。
同时,学术写作中,经常会讨论很复杂的没有固定答案的专业问题。但杂志投稿的审查老师、编辑、研究工作中的同僚很多时候并不了解你的研究领域。这时候,为了能通过审查、为了能和同僚交流、不让读者产生误会,我们不光需要优秀的学术写作能力,还需要能将文章写的言简易懂的能力。

④ 团队协作能力
理科实验和文科小组演讲都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。
在博士就读期间,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学习如何倾听、如何协调团队、如何表达共情等等。成为研究者后,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带领团队,激发成员潜力等等。
☆ 日本的情况:可以尝试多参加交流会
有些研究者很不擅长应对交流会、酒会等场合。但这些场合中,往往能了解到其他研究者的近况。可以只和感兴趣的交流,慢慢培养社交能力。
⑤ 公开发言的能力
公开发言、做汇报的能力可以从下面三方面进行提高。
・使用易懂的表达方式:听众不一定对你的研究领域很了解。所以我们要使用言简易懂的表达方式,并强调重点。制作ppt和纸质资料时,要通过字体颜色等方式在视觉上突出研究目的和结论等重点内容。
・使用例子和图片:为了让不了解你的研究的人更容易理解,我们最好能够在演讲中结合实例和照片。这样容易引起听众注意,不会无聊。
・声音抑扬顿挫:声音大小只是一方面,我们还需要通过调整语气,抑扬顿挫地突出报告中的重点内容。

⑥ 灵活应对反馈意见的能力
在学会、交流会、日常讨论中,我们常会收到一些关于研究问题的指点。但世上没有完美的研究。听到意见后,我们不能激动或沮丧,要分析意见是否可行,有没有听取的必要。
☆ 日本的情况:多和同领域的前辈交流
有些教授多年指从事一类研究,有些教授很忙没时间看学生的论文,因此研究会认识的前辈或同门师兄师姐往往对你的研究课题更了解。
如果有时候老师的意见不可取,我们可以多问问前辈们的意见。
⑦ 不畏失败越战越勇的能力
从博士课程开始,我们就会不断感受到导师批评、论文被拒稿的痛苦。
但我们不能被消极状态吞噬,应学会管理情绪。找到研究职位后,这种消极的状态可能仍会持续,有时会影响研究进度,这是更需要我们坚定的态度,去战胜困难。

作为外国人留学生,想在日本找大学教职或研究员之类的工作的话,压力会很大。
文中的七项能力并不是一天就能培养出来的,每项能力都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。
我们要尽早着手,在读修士或博士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自己适不适合科研类的工作,并尽早开始为找工作做准备。
希望大家都能顺利圆梦!